如果不曾悲傷,會知道喜悅的感覺嗎?

如果不曾努力,會知道苦盡甘來感觸嗎?

如果不曾苦難,會知道平安的感受嗎?

所以代表著我們必須為生活為生命付出心力,好讓我們能體會所謂的美好滋味。

 

如果不曾富有,會知道貧窮的感覺嗎?

如果不曾擁有,會知道失去的感受嗎?

如果不曾庸碌,會知道安逸的感受嗎?

所以,如果我們將一切事物看開,或許會好過些。

 

人們工作為了生活,為了讓生活有好的水平,有更好的享受,而拼命的工作,鎮日埋頭苦幹,

做自己不想做的事,面對不想面對的同事,每天起床就是先怨念著糟糕的職場,但卻無法離開。

為的是餉袋裡頭的薪資,而拿了薪水,開始犒賞自己,用自己負面的精神力與體力換取獎賞,

好比一趟旅行、一頓饗宴、一套衣服、一套音響...等的物慾享受,

享受這獎賞的同時才開始體驗生命的好、工作的重要,這是標準的工作生活。

 

為什麼我們會認為這些獎賞足以(基本上)慰勞我們的身心靈?

為什麼必須藉由如此外在的物欲來滿足心頭上的缺口?

呼嘯而過的跑車、名媛的禮服、米其林主廚的美食,無不是白花花的銀兩可以換得。

因為工作付出,得到生活上物質的回饋,是正常的,但也是可悲的。

 

社會上有太多人戚戚於名利與富貴,總為了希望能多掙點錢,為自己家庭帶來好的生活。

但我們總得學會「知足」,並非全然滿足現狀,而是有了基本的享受就該適可而止,而不是更努力工作而換來更好的享受。

或許這是一種心理因素,因為付出覺得自己才能享受幸福,並非如此。

 

 

 

 

但有多少人是為了生活工作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